一、基本情况
1.学院名称 电子工程学院
2.学院网址 http://dianxin.xupt.edu.cn/
3.学院微信公众号 西邮电子工程学院
4.学院地址:电子工程学院楼318室
5.招生咨询电话 88166273
二、取得荣誉及其他特色项
电子工程学院始于1959年的电信工程系,2009年和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秉持“服务战略、光电协同发展,聚焦需求,产教融合创新”的办院理念,以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和光通信与光器件为主要特色,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学术型人才,服务于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电子工程学院已成为西安邮电大学学科专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和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二级学院。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校本科生3500余人。
学院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先后与航天部九院第772研究所、西安电信等行业企业大力合作,建成了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1个。近年来,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新工科建设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出版教材40余部,获省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2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持续深化党建进公寓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宿舍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作全方位的关心与指导,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后育人的无缝衔对接,培育学生学业成长和综合能力提升内生动力,构建了项目学习全程全覆盖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课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与项目学习相融合、学科竞赛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将学科竞赛覆盖到全体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竞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荣获科技竞赛类国家级奖励97项,省部级奖励400余项。
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行业特色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陕西省重点产业战略布局,彰显出学院在服务西部地区与信息产业建设的优势。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其中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5%。毕业生大多在华为、中兴、烽火、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为西北、为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国外知名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行业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硕士研究生。
三、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0余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10余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省级以上荣誉或人才称号18人次。
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研究员、郝跃教授为学院科研平台首席科学家,建成“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创新团队”“无线通信片上系统协同创新团队”“微波光子与光通信创新团队”等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数字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光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
四、学科及实验室建设
学院设置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集成电路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等三个领域,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计算机、通信、物理等多领域交叉融合,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光通信与光器件、新型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电波传播理论与技术和光电传感与检测等五个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校研究生近700人。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在校本科生近3500人。
学院在我国率先开展通信专用集成电路研究,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拥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片上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微波光子与下一代宽带通信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工程实验室、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监测及水质监测光电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波光子与光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9个。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大专项、国防“973”项目、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以及省部级项目200余项,设计出国内第一款SDH芯片和国内第一款GPU芯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项,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孵化出十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通过强化学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科研活动,超过40%的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五年,先后在“Optics Letters”“IEEE TCAS-I”“Physical Review B”“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学生作为发明人申请获批发明专利授权百余件;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包括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电子信息工程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历,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学校于1999年设置本专业,2011年获批陕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年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获批教育部认定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西部地区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很好地理解工程学科的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沟通、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团队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外语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有较敏锐的洞察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2.主要课程: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等。
继续深造方向:
学生可以报考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毕业去向:
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行业知名用人单位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腾讯科技、华为科技、中兴通讯、比亚迪、京东方等。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研制工程师、电子通信运营业的设备维护和信息服务工程师、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制造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科技工程人员,还可到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历,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2017年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培育专业、2019年获批教育部认定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确认),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依托信息学科优势,为培养当前社会紧缺的射频、微波电路及天线与系统开发相关(建议明确领域)领域人才而设置的战略新兴专业。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良好工程能力、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本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从事微波、射频电路、天线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1.具备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综合设计、分析和调试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工程分析与集成、技术改造与升级的能力。能正确认识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熟悉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考、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
3.掌握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备对工程技术、科学分析、综合研究的阐述和总结能力,具有发表科技论文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国情,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和时事变化,关心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6.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射频电路、天线原理、射频电路ADS课程设计、天线HFSS课程设计等。
继续深造方向:
1.可报考的主要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硕士专业。
2.毕业生升学知名院校: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以及各相关专业的研究所等。
毕业去向:
1.和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行业知名用人单位:
华为、中兴、阿里巴巴、中国电信、三星中国半导体,中软国际等。
2.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遥感、遥测遥控、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元器件、资源探测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无线网络维护、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良好的英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研究光电子技术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等信息光电子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工程师等中级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1.能够运用数理、工程基础和光电子领域专业知识,为本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信息光电子领域前沿技术,熟练运用现代工具,独立承担该领域中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等产品、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应用等工作,成为所在企业技术业务骨干;
3.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4.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胜任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5.具有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或工程训练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交流需求。
培养要求:
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公共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综合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实验、生产实习、集中实践、课外活动、各种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使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信息光电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光电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针对信息光电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信息传输及处理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光电子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光电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使用专业相关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信息光电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与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具有良好地表达能力,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包括跨文化沟通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学、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系统设计等。
继续深造方向:
1.可报考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硕士研究生专业。
2.毕业生升学知名院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毕业去向:
1.和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行业知名用人单位
华为、中兴、小米科技、腾讯科技、海康威视、浙江宇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TCL、创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
2.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情况
主要就业于光电子、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业及其相关企业、研究所、通信运营商等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相关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历、学制、授予学位情况: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目前光电专业是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于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敬业精神,能够适应新世纪光电信息技术及产业高速发展需要,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英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光电显示等专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良好的工程师素养,具有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国际视野,能胜任技术负责、项目管理等工作;
3.具备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遵循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评估分析光电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4.具备独立承担光电信息相关领域中器件、系统等产品设计和应用开发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团队技术骨干;
5.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或工程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具有职场竞争力。
毕业要求:
根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辅导、座谈等教学环节,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光电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①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对光电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地表述。
②能针对光电信息领域中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③能够将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及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光电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④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及数学模型方法对光电信息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综合。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电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①能够识别和判断光电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具备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的能力。
②能通过文献查阅,对分解后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表达和建模,并正确描述系统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光电信息系统有效性、可靠性的可能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光电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光电信息系统、信息传输及处理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①能针对光电信息系统、信息传输及处理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相关约束条件和需求。
②能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光电子器件软硬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③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权衡光电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涉及的社会、安全、法律等相关因素,优化解决方案,完成系统方案设计。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①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信息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②能够运用光电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③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光电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传输及处理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光电子器件、光电信息系统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①理解现代仪器仪表和专业软件的工作原理,掌握信息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②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专业软件对光电信息系统、信息传输及处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③能够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借助信息检索工具和专业软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开发、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使用专业相关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①熟悉光电信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②能够分析和评价光电领域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光电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①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②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光电信息领域的工程实践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9.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电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①具有哲学、历史、法律、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②理解工程职业道德与规范的内涵,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10.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①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合作共事。
②能够胜任项目团队中成员角色,组织或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11.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①能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准确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能就同行及社会公众提出的专业问题,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做出清晰回应。
③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①了解光电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②能够在光电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恰当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技术经济方法。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①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知识基础。
②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总结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解决技术问题。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显示器件驱动技术、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光电系统设计。
继续深造方向:
本专业在本科毕业之后可以继续攻读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每年有多名本科毕业生升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光机所、上海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就读。
毕业去向:
本专业针对我国新兴光电产业中光电信息传感、检测、显示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光电显示、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系统的嵌入式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直接进入光电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信息、光电子、光通信在内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去向包括中国航天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和铁路部门以及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京东方、龙腾光电、海信集团、深圳创维、腾讯、360等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历,学制4-6年,授予工学学士。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2021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21年获批陕西省集成电路与通信系统“协调创新”虚拟教研室;省级一流课程1门,在线开放课程3门,其中1门全英文MOOC,2部教材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建成了四层次实践教学平台(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进北京航天九院772所微波器件前端工艺生产线和陕西广创源SMT表贴生产线,建设2个校内企业级实习基地,与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4个校企联合实践基地。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微电子产业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半导体材料研发、半导体器件设计、集成电路核心工艺开发及在相关电子信息科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半导体工业的基本工艺流程及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原理、技能与应用;要求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能熟练地查阅相关的外文专业文献、撰写外文摘要,并初步具备外语听说交流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勇于创新的思维和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与规范;面对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热力学统计与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与测试等。
继续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2018年至2021年学生考研率从14.2%提升至26.2%, 近三年学生一作或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多名毕业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主要分布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
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职于华为、三星、中兴等知名公司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制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集成电路封装等企业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管理和应用技术等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本专业2008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教育部认定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集成电路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职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
2.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
3.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现代工具,根据市场需求完成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及改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管理和实施集成电路工程相关项目,成为工程师、技术骨干或技术管理人员;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跟踪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
1.思想道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②具有较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能够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建模、分析、以及方案比较。
①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于集成电路工程问题的表述;
② 能针对集成电路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③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相关专业知识对集成电路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分析;
④能够理解集成电路系统的概念,运用数学模型和相关专业知识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比较和评价。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以及分析,形成有效的结论。
①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参数进行识别与判断;
②能够基于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和正确表达;
③能够运用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针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按照特定需求设计实现集成电路系统或功能模块,在此过程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①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②能够根据确定的解决方案,完成集成电路功能模块的设计;
③能够根据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完成系统设计,体现创新意识。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数据等科学方法,综合评判候选设计方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①能够基于集成电路科学的相关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②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电路实验,科学地获取实验数据;
③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相关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所用技术、资源和工具的局限性。
①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相关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②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③能够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具体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①了解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②能分析和评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①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②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审美观,能够在集成电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①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建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②够在集成电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集成电路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10.个人和团队: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项目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完成角色对应的工作任务。
①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②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并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1.沟通:能够就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① 能就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②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③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2.项目管理:理解与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集成电路工程项目开发中。
①了解集成电路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②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应用于集成电路工程及其产品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①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②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与FPGA设计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
2.特色课程:数字系统组成与设计、微处理器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EDA技术实训、集成电路设计仿真与验证技术、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集成电路版图、UVM验证技术、深度学习与智能计算系统。
继续深造方向:
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工程”“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继续深造。
毕业去向:
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创新企业等电子信息行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特色明显,主要面向国内特别是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各类企业单位。例如华为的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翔腾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2%,升学率达29.63%。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学历、学制、授位情况:
本科学历,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认证等认证及获奖情况: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教育部认定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行招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电子信息领域及其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团队精神,具备较强的国际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很好地理解工程学科的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沟通、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团队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有较敏锐的洞察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2.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双语)、电路分析基础(双语)、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双语)、信号与系统(双语)、数字信号处理(双语)、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图像分析与处理、Modelling and Simulation、Embedded Systems、Digital Design I、Digital Design II、Automation & Control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继续深造方向:
学生可以报考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生也可以申请赴境外国际知名大学留学,如: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卡迪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
毕业去向:
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行业知名用人单位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腾讯科技、华为科技、中兴通讯、比亚迪、京东方等。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研制工程师、电子通信运营业的设备维护和信息服务工程师、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制造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科技工程人员,还可到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更新时间:2023.04